热门城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企帮帮 12798 2022-12-21
目 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1.1.1网络设备
1.1.2信息终端设备
1.1.3网络运营服务
1.2信息技术服务
1.2.1新兴软件及服务
1.2.2“互联网+”应用服务
1.2.3大数据服务
1.3电子核心产业
1.3.1集成电路
1.3.2新型显示器件
1.3.3新型元器件
1.3.4高端储能
1.3.5关键电子材料
1.3.6电子专用设备仪器
1.3.7其他高端整机产品
1.4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
1.4.1网络与信息安全硬件
1.4.2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
1.4.3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
1.5人工智能
1.5.1人工智能平台
1.5.2人工智能软件
1.5.3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
1.5.4人工智能系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1.1.1网络设备
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主要包括基于4G移动通信技术(包括 LTE、LTE-Advanced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后续演进技术)和5G的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等。其中,移动通信基站类设备支持 20MHz 的系统带宽和下行 100Mbps/上行 50Mbps 以上的传输数据率。
下一代互联网设备。包括核心路由器,单槽位处理能力≧400Gbps,整机处理能力≧6.4Tbps(双向),支持10Gbps/40Gbps/100Gbps等多种速率接口,同时也包括面向互联网骨干节点和数据互联中心节点的大规模集群路由器,应至少支持2+x(x≧4)。支持10Gbps/40Gbps/100Gbps等多种速率接口的、支持IPv6路由协议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三层交换机、OpenFlow交换机。
光通信设备。包括光纤,FTTx用G.657光纤、大有效面积G.655光纤、G.656光纤、符合G.652标准的低损和超低损耗光纤、采用新型材料或特殊结构的光子晶体和光子带隙光纤、掺稀土光纤、面向未来超大容量传输的少模光纤、多芯光纤、涡旋(螺旋)光纤,以及具有一些特殊性能的新型光纤,如塑料光纤、聚合物光纤等。光传输设备,单通路线路速率10Gbit/s、40Gbit/s、100Gbit/s、200Gbit/s、400Gbit/s以及支持灵活栅格多速率的超大容量密集波分复用(DWDM)设备,可重构光分插复用设备(ROADM)、光交叉互连(OXC)设备、大容量高速率光传送网(OTN)设备、城域接入型有源和无源波分复用(WDM)设备、光互联设备、分组传送网(PTN)设备、分组增强型OTN(POTN)设备、智能光网络设备(ASON)、软件定义光传送设备(SDTN)、多业务传输和接入设备(MSTP/MSTP)。光接入设备,10G速率单波长PON设备,40G及以上速率基于波长可调激光器的多波长PON设备,波长路由方式的密集波分复用PON设备,利用照明LED的室内可见光接入设备。
网络设备和终端测试/计量设备。用于构成通信网络的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测试及测试仪表的计量校准,包括终端设备的综合测试仪、通信基站测试系统、传输/接入/数据设备测试系统,和计量用测试仪表。
云计算设备。包括云存储系统与设备,主要包括用于云平台数据存储的存储服务器(HDD或SDD)或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以及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存储管理系统等。服务器,主要包括用于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器,包括硬件和软件系统,满足低功耗、高密度等要求,部分场景下需使用定制化服务器及整机柜服务器等。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用于云平台不同设备间互联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需支持二层多路径、虚拟机接入等技术,部分场景下需支持SDN技术。云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用于支撑云服务的,由软硬件设施集成的平台、系统等,包括虚拟化、资源管理、业务管理、操作维护等功能。
物联网设备。包括传感器及节点设备,光纤传感器、MEMS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化学及生物量传感器、高清图像传感器等,低功耗、小型化、多功能、高性能、集成化传感节点设备,极端环境传感器节点设备等。RFID读写机具/标签,高频、超高频、有源RFID标签和读写机具等。物联网终端设备,M2M终端、RFID与移动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通信终端模组、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等。近距离无线通信节点设备,各类低功耗低成本近距离无线通信设备。物联网网关,包括M2M网关、车联网网关等各类物联网网关。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物联网数据开放平台。物联网标识解析设备。定位系统设备,北斗全球定位系统(GPS)终端与设备,RTLS定位系统等。物联网安全设备。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设备。包括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宽带接入设备、接收设备、骨干网交换和传输设备、融合媒体分发网设备。宽带接入设备支持光纤、同轴电缆等传输介质,可提供吉比特每秒的高速数据接入和数字电视节目接收;骨干网交换和传输设备,支持广播节目和宽带数据的两个平面数据流量的高速传输、交换和服务质量要求,支持IPv6、多播VPN等协议;有线无线融合传输和分发设备,支持广播电视频段的有线无线协同传输与覆盖,实现融合媒体协同分发;融合媒体分发网支持融合媒体业务的跨域分发,确保业务的用户体验。地面数字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射、接收设备、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等。
数字家庭产品。指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智能感知与控制设备、桥接设备、网关设备等。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包括网络摄像设备,视频监控存储、处理及智能控制设备,以及监控后端系统等。
1.1.2信息终端设备
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指配备操作系统、支持多核技术、支持多点触控、支持应用商店及Web应用等多种模式、支持多传感器和增强现实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便携、小巧、可手持使用,以触摸屏作为基本输入设备的个人电脑。其它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车载智能终端等。
可穿戴终端设备。支持新型显示技术、新型触控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语音和图像识别、体感操作技术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具备多种传感能力和无线技术,具有软硬件一体的整机解决方案、应用程序及配套的应用支撑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导航终端。包括移动卫星通信终端,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移动通信的终端。包括车载、舰载、机载终端和手持机。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接收北斗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广播导航信号,用于导航定位功能的接收机设备。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终端设备。包括支持媒体融合业务的智能家庭多媒体网关,支持对外的有线无线宽带互联,具备家庭媒体设备的组网能力;智能机顶盒,设备支持4K、8K视频的解码能力,支持体感、语音等控制功能、支持广播网与宽带数据网业务的融合呈现,可支持多种呈现终端。
其他通信终端设备。包括智能家庭网关、智能路由器,支持可热插拔数据卡的智能终端,支持可热插拔其它通信卡的智能终端。
1.1.3网络运营服务
新一代移动通信网运营服务。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建设组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接入网建设组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的优化和维护,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等。
下一代互联网运营服务。指基于IPv6技术以及IPv4/IPv6过渡技术的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内容分发网络、数据中心及业务平台的运营。
光纤宽带网运营服务。包括家庭用户光纤接入服务,指为家庭(个人)用户提供的光纤到户服务。企业用户光纤接入服务,指利用光纤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的服务。其它相关接入服务,指其他与光纤接入有关的设备、组网服务,如用户驻地网的建设、服务等。光纤出租服务,指运营商为客户提供的管道和通信光纤、波长等光纤出租业务。出租数字电路服务,指出租数字电路,为用户提供高速数字信息传送的服务。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运营服务。包括基于有线、无线和卫星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网络建设、组网,实现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互联互通。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音视频服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为电视终端、移动终端等提供的音视频服务,如高清、4K、8K数字电视和交互电视服务等;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数据及信息服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提供的数据及互联网信息服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语音业务,指依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提供的IP语音服务;卫星直播电视业务,指基于卫星广播传输技术的电视业务。
卫星通信运营服务。指基于移动、宽带等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营服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导航定位、高精度网络同步和授时运营服务等。
工业互联网络运营服务,主要分为工厂内网络和工厂外网络。
1.2信息技术服务
1.2.1新兴软件及服务
基础软件。包括通用基础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新型网络化基础软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配套的基础软件和支撑工具。
云计算软件及服务。云计算软件包括虚拟化管理软件,新一代海量信息智能搜索软件,数据挖掘软件,云端融合应用运行支撑平台软件,度量计费、管理运营等支持云计算技术设施服务的其他软件产品。云计算服务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设施即服务(IaaS)。工业等领域云计算服务。
移动计算软件平台。包括移动服务运营支撑与开发平台,智能移动终端软件系统。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包括数据加工处理服务,存储服务等。
工业软件。包括嵌入高端装备内部的软件,产品研发设计软件,产品制造过程管理和控制软件,经营管理和协作软件,节能减排控制和支撑软件,公路交通管理与决策软件。
广播电视网络维护及运营支撑软件。包括网络管理、用户管理、数字媒体内容管理、运营支撑系统、中间件、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软件等。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包括信息化规划服务,信息技术管理咨询服务,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服务,测试评估认证服务,信息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包括信息系统设计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
高端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软件。包括IT咨询设计支撑工具软件,系统集成实施支撑工具软件,系统运维支撑工具软件,数据处理支撑工具软件。
物联网应用服务。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电网、水务、医疗、环保、物流、安防、供热、供气、监控、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服务。
区块链技术相关产品和服务。
1.2.2“互联网+”应用服务
主要包括“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广播电视、智慧社区等领域)、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等方面的应用服务。
公共信息服务。包括市场主体身份验证、市场信息管理与共享、市场交易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纠纷处理、争议调解、法律咨询、在线信用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
1.2.3大数据服务
利用分布式并行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异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挖掘,并将由此产生的信息和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包括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新模式。
1.3电子核心产业
1.3.1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芯片设计平台(EDA工具)及配套IP库。
集成电路芯片产品。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微控制器(MCU)、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CPU、通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多媒体芯片、信息安全和视频监控芯片、智能卡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智能电网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功率控制电路及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光电混合集成电路等。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线宽100纳米及以下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造,0.5微米及以下模拟、数模集成电路制造。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采用SiP、MCP、MCM、CSP、WLP、BGA、FlipChip、TSV等技术的集成电路封装。
集成电路材料。主要包括6英寸/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绝缘体上硅(SOI)、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光刻胶、靶材、抛光液、研磨液、封装材料等。
集成电路设备。主要包括6英寸/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所用的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退火设备、单晶生长设备、薄膜生长设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封装设备、测试设备等。
1.3.2新型显示器件
新型显示面板(器件)。主要包括高性能非晶硅(a-Si)/低温多晶硅(LTPS)/氧化物(Oxide)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产品;新型有源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产品;新型柔性显示、激光显示、立体显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器件产品等。
新型显示材料。主要包括6代及以上玻璃基板、高性能混合液晶、驱动IC、高纯度靶材、高性能长寿命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材料、5.5代及以上精细金属掩膜板、高纯度化学品、柔性基板材料、高性能激光器等。
新型显示设备。主要包括5.5代及以上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磁控溅射设备(Sputter)、曝光机、准分子激光退火设备、有机蒸镀设备、喷墨打印设备等。
1.3.3新型元器件
新型片式元件、新型电声元件、新型连接元件、超导滤波器、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柔性多层印制电路板、特种印制电路板、节能环保型电子变压器、低损耗微波及GHZ频段抗EMI/EMP元件等电子元件、为新一代通信配套的低成本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及相关的光器件,高速A/D和D/A器件、移动通信用宽频带功率放大器、滤波器,通信基站用石英晶体振荡器,新型通信设备用连接器及线缆组件。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半导体激光器件、高性能全固态激光器件、高性能敏感元器件、新型晶体器件、高精密电阻器件。新型传感器。关键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新型真空开关管、特种用途真空器件等半导体器件。纳米发电功能器件。光纤激光器件。铝合金电缆、复合海底电缆及高压超高压电缆等新型电缆。
电力电子功率器件,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芯片(IGBT)及模块、快恢复二极管(FRD)、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VDMOS)、可控硅(SCR)、5英寸以上大功率晶闸管(GTO)、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中小功率智能模块。
1.3.4高端储能
储能装置材料及器件。正极材料包括橄榄石型磷酸盐类等富锂材料(如磷酸铁锂等),尖晶石型锰酸锂材料、层状材料(如镍钴铝和镍钴锰等)及其混合材料等;负极材料包括钛酸锂材料、石墨类材料(如人造石墨及天然石墨等)、硬碳材料、软材料及硅基复合材料等;电解质材料包括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溶液及其他新型电解质盐等;隔膜材料包括聚烯烃类及其他新型电池隔膜材料;铜箔、铝箔及铝塑膜等辅助材料;电源控制用主控芯片(MCU),电源处理模块,电压传感器。
储能装置及其管理系统。锂离子电池单体、模块及系统;超级电容单体、模块及系统;新体系动力电池单体、模块和系统;混合储能电源模块及系统;模块化镍氢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超级电容管理系统。
1.3.5关键电子材料
半导体材料。包括硅材料(硅单晶、抛光片、外延片、绝缘硅、锗硅)及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蓝宝石和碳化硅等衬底材料,金属有机源和超高纯度气体等外延用原料,高端LED封装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等。
光电子材料。包括光纤材料、固体激光材料和光电显示材料等基础光电子材料,石英系光纤光缆材料、非氧化物光纤材料、激光晶体、半导体发光材料、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探测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包括高端专用材料如磁性材料、陶瓷材料、压电晶体材料、通信系统用高频覆铜板及相关材料、电子无铅焊料、厚薄膜材料等。气敏、湿敏、光敏、热敏材料,巨磁阻抗等传感材料。
1.3.6电子专用设备仪器
半导体生产用镀膜、溅射、刻蚀等设备。高精密自动印刷机、高速多功能自动贴片机、无铅再流焊机等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及整机装联设备。高性能永磁元件生产设备、金属化超薄膜电力电容器生产设备、超小型片式元件生产设备、高密度印制电路板生产设备等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高端电子专用测量仪器。TD-LTE等新一代通信和网络测试仪器,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测试系统、存储器测试器、分析测试仪器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仪器,数字电视信号源、数字音视频测试仪、图像质量分析仪、网络质量和安全测试仪等。
1.3.7其他高端整机产品
高清广播电视制播设备。高性能安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医疗电子、金融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电子产品和融合创新系统。工业控制设备。
1.4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
1.4.1网络与信息安全硬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硬件可分为安全应用类硬件产品和安全认证类硬件产品。其中,网络与信息安全应用类硬件主要包括防火墙/VPN设备、统一威胁管理系统(UTM)、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高级可持续攻击(APT)、高性能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高性能防病毒网关、网络病毒监控系统(VDS)、网络审计系统、网络漏洞扫描和补丁管理产品、WEB应用防火墙、统一安全管理平台、抗拒绝服务攻击产品、上网行为管理产品、深度流量/数据包监测设备、网络违法信息识别与管控设备、网络与数据容灾备份设备等。网络与信息安全认证类硬件主要包括生物识别系统、智能卡、认证令牌等。
1.4.2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
可信计算安全软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类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产品。部署在网络设备、通信终端或安全域边界上,用于支撑新一代信息网络应用,防御网络攻击的高性能防火墙软件、统一威胁管理平台软件、网络行为监控软件等网络与边界安全类软件产品。网络违法信息监测发现、定位管理系统,网络违法行为追踪定位、取证系统等违法信息及行为的监测管理类产品。防范信息系统或终端数据非授权泄露、更改、破坏的PKI、加强授权、单点登录控制、可靠电子签名应用安全软件等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类产品。基础服务管理与支持以及降低运行过程中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的内容与威胁管理类软件产品。支撑系统安全保障及业务应用安全的风险评估、安全测评等网络与信息安全支撑类软件产品等。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挖掘、检测工具,工业控制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工业防火墙等面向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产品。
1.4.3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
网络与信息安全咨询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网络与信息安全运行维护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咨询、攻击防护服务、加密保密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试服务,以及电子认证、网络与信息安全认证、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电子取证、安全审计、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等。
基础服务管理与支持以及降低运行过程中安全风险的安全管理类软件产品。支撑系统安全保障及业务应用安全的风险评估、安全测评等安全支撑类软件产品等。信息安全咨询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网络安全维护服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咨询、攻击防护服务、加密保密服务、网络安全应急服务、安全测试服务,以及电子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培训、电子取证、安全审计、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服务等。安全态势感知、预警,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咨询等面向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服务。
1.5人工智能
1.5.1人工智能平台
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开放数据平台、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双创服务平台。
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包括面向社会开放的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地图及行业应用数据等多类型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
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包括满足深度学习等智能计算需求的新型计算集群共享平台、云端智能分析处理服务平台、算法与技术开放平台、智能系统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多种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资源服务平台,以及面向前沿研究的类脑基础服务平台。
人工智能双创服务平台是指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工具、检验评测、安全、标准、知识产权、创业咨询等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的公共平台。
1.5.2人工智能软件
主要包括理论与算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
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包括深度学习、类脑智能等理论与算法。深度学习是指基于感知数据、多媒体、自然语言等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理论与算法,类脑智能是指类脑神经计算系统、类脑信息处理等类脑智能领域的前沿理论与算法。
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包括面向人工智能优化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开发工具等软件技术,包括开源的软件开发平台或函数库。
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包括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智能安全预警与控制、智能决策控制、网络安全等应用软件技术。
1.5.3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
包括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括面向人工智能的处理器、智能传感器等重要器件。
1.5.4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系统包括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行业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生物验证系统、智能搜索系统、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在制造、健康医疗、教育、环境、交通、商业、金融、物流、文化、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益民服务等重要生产性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典型应用系统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安防、智慧健康等智能应用系统。